《國際玩具協會商業行為守則》等一系列限制性規章開始實施 記者在最近的采訪中了解到,2006年對于國際玩具行業來說,將會是調整、動蕩的一年。首先,全球玩具買家紛紛通過國際玩具工業協會(ICTI)網站宣布,從2006年1月1日起,對不遵守《國際玩具協會商業行為守則》者退單。其次,2006年7月1日,歐盟《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指令》將會生效。這一新指令對出口到歐盟的玩具產品提 出更高要求,和早在2005年8月13日生效的另一新指令“WEEE”一起,成為通往歐盟的“綠色關卡”。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玩具出口國,全球75%以上的玩具產品出自中國,中國玩具在歐盟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81%。在某種意義上說,現在世界上每一個涉及玩具行業的技術法規,其修訂都會涉及到中國的玩具產品。 據悉,截至到2005年7月底,已經有121家國際玩具大買家明確表態采納《國際玩具協會商業行為守則》,其中不乏美泰、孩之寶、跳蛙、樂高等世界著名玩具采購商。這就意味著,國內玩具企業如果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取得這一證書,就無法在新的一年里拿到來自上述121家買家的訂單。 而歐盟《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的指令》一旦實施,國內企業對歐盟出口玩具成本將增加,技術檢測上也有相當大的難度。據了解,目前,已實施的WEEE指令讓大多數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了15%左右,銷售成本也同樣上漲了15%。 另據1月6日的立陶宛“商業新聞”報道,立陶宛政府最近確定了電子電氣廢品回收費用標準,其中玩具回收的費用標準為每噸2400立特(約合640歐元)。雖然單一來看,負擔不重。但對于玩具企業來說,這僅僅是一個信號。“現在,國外標準法規更新修訂越來越頻繁,而且每年都在增加新的條款,有的不到兩年的時間就修改了5次。由此,國內企業需要應對的‘規矩’越來越多。”一位標準界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世界上主要玩具進口國的測試標準有如下幾項:歐共體玩具安全標準:EN71,歐共體電動玩具安全標準:EN50088,歐共體電磁兼容標準:EMC;美國測試和材料協會:ASTMF963,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 Regulations,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拿大危險性產品(玩具)條例,澳大利亞標準協會AS1647,新西蘭標準NZS5820/5822,英國標準協會BS5665等。 在這些規定中,對于安全性的規定最為嚴格,例如有關法規規定,玩具生產商在將其產品推向市場之前,應確保所有的生產過程(設計、試制、生產、包裝等)都置于嚴格的安全控制之下。有效的玩具安全控制程序包括:制訂產品概念及規格評估程序;設計安全的產品;產品抽樣檢測;建立完整的產品信息檔案。在第一階段,廠商應對產品概念及規格進行評估。這就要求對玩具的各種功能以及規格、式樣進行細致的分析和鑒定。在這個階段還應該考慮各個年齡段兒童的認知能力,玩耍興趣以及身體發育狀況等情況確定適合的玩具使用年齡段。 同時,標準還規定在設計階段,廠商應根據使用者年齡段確定適合的玩具尺寸,設計可安全拆裝的玩具部件,選擇玩具生產原料,最大限度地確保使用的安全性。在第三階段則要對玩具生產的各個階段———設計、試制、定樣直至批量生產的全過程進行抽樣檢測。檢測項目包括玩具生產原料是否具有毒性或對皮膚產生刺激性,抗微生物有效性以及是否符合FDA法規。此外,還應檢測產品是否可能導致熱、電傷害。最后,生產商還應對所有的產品信息、參數建立檔案,包括成品檢驗結果以及客戶服務部所能提供的相關信息。 其中安全測試的主要項目包括,物理、機械性能測試,防火測試,有毒重金屬含量測試,微生物(細菌含量測試),聲學測試(噪音等),紡織品材料測試,與食物接觸的產品化學測試及其他化學測試,電子測試,電磁兼容(EMC)測試等。 根據美國《消費品安全法》,所有玩具產品必須符合統一的安全標準。雖然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沒有規定進口的玩具產品必須附有特定的出口文件或辦妥特別的進口手續,但某些種類的玩具受到限制。美國海關會不時檢驗進口的玩具產品,確定其符合規定的安全標準,即ASTMF963標準。就玩具產品實施的規則及測試要求,視產品的性質及其顧客對象的年齡組別而異。現行的玩具安全條例,包括含有細小零件玩具如彈珠、小球;可能梗塞咽喉;細薄易碎的膠片;繪圖用品,如畫筆及顏料用品ASTMD-4236;含毒素物品;玩具槍;含鉛、鎘的油漆用品等。現行的玩具標簽規定對于標簽的種類、大小、形式、所貼位置均有明確要求,并規定幼兒玩具上必須附有“慎防誤吞,梗塞咽喉”的警告標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