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全球第三大零售商的TESCO認為,這場“零碳消費”革命成敗的關鍵在于消費者,TESCO正力圖讓低碳產品和低碳生活方式成為最吸引人的,而不是最不受歡迎的選擇。使綠色變得“易用、時尚、廉價、值得擁有”是TESCO想向世界傳達的理念。
開車到市中心采購生活必需品是劉凡每個周末的必修課。在他的購物清單中,從肉蛋奶到米面油,再到軟飲料、服裝乃至洗滌用品,大多數商品都要經歷原材料生產、半成品加工制造、成品包裝,到物流配送、批發零售,再到消費者使用及回收處理等環節,碳排放過程幾乎涵蓋了每件商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換句話說,劉凡購買、使用商品的過程就是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過程。
而研究顯示,大眾消費的供應鏈是碳排的最主要制造源,其直接或間接制造了75%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京都議定書》形同一紙空文,“全球溫度的升幅控制在2℃內”的目標變得遙遙無期。
全球第三大零售商英國TESCO在曼徹斯特大學投資2500萬英鎊建立的“可持續消費研究院”,專門研究如何在無需抑制消費的前提下,既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又滿足人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訴求——“零碳消費”。
“運輸車輛產生的碳排放量5年降低50%;250多家供應商提供的3600多種商品碳排減少30%;半價銷售節能燈等價格因素鼓勵消費者購買低碳產品。”在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峰會召開前夕,英國TESCO中國公司董事、副總裁莊南濱在接受CBN記者專訪時這樣解釋了“零碳消費”的內涵。
作為首家明確提出要做零碳企業的零售商,TESCO認為,“零碳消費”這場革命成敗的關鍵在于消費者。“我們必須使低碳產品、低碳行為和低碳生活方式成為最吸引人的,而不是最不受歡迎的選擇。我們必須使綠色產品變得易用、時尚、廉價、值得擁有。”莊南濱強調。
無處不在的碳排
國際碳信托研究機構一項調查顯示,一罐普通的可樂飲料,其在銷售環節中所消耗的碳,比它在原材料采集、制造、顧客使用、棄置以及再循環過程中所耗費的碳多出好幾倍。
實際上,零售商成了碳排大戶。商店和超市賣出的每一件物品在進入超市之前的制造運輸和貯存過程中,以及賣出之后在顧客手中保存、使用的過程中,甚至在產品生命周期結束后的廢物處理與再循環利用過程中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且排放出溫室氣體。
在接受CBN記者專訪時,莊南濱詳細展示了一家普通大賣場無處不在的碳排過程。“用于照明、空調、生鮮設備、辦公設備的電能;用于吸收式空調主機、生鮮灶具、個別采暖設備的天然氣;確保空調主機和冷凍冷藏設備正常運轉的制冷劑;用于物流運輸、辦公用車、個別門店的冬季采暖所需的汽、柴油;個別門店的空調采暖所需的蒸汽;火車、飛機等因公出差而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所產生的碳排放等等。可以說,一家大賣場的運營過程就是不斷消耗能源,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的碳排過程。”莊南濱透露,2008年,TESCO中國平均每家門店一年的碳排放量為4600噸左右。
低碳的省錢之道
鑒于此,TESCO率先在英國開展了貫穿整個零售供應鏈的碳減排管理,力爭從原材料采集、制造到配送、零售、消費以及廢物棄置等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減少碳排放,從而把企業自身的減排努力與整個供應鏈的減排集成起來,最大限度地擴大減排效果。
據介紹,TESCO從零售供應鏈的源頭,即原料采集和制造過程就開始控制碳減排,目標是在2010年前,將旗下自有品牌和知名品牌產品的包裝用料減少15%。“我們正在和250多家供應商就3600多項減少自有和其他品牌產品包裝用料的技術進行合作。”
在運輸物流環節,TESCO要求供應商的貨車在完成送貨任務后回程不空駛,而是繼續向超市各門店送貨,目前僅英國境內的TESCO物流車隊已減少不必要的空駛里程超過800萬英里。“2007年,我們為物流配送車隊制定的目標是‘用五年時間,使每車貨物的所造成的排放量降低50%’。到目前為止,我們整個業務范圍內的排放量已降低了11.5%。”莊南濱說。
此外,TESCO還投資了280萬英鎊改裝雙層拖車,使這種車每次的貨運量比通常用的貨車最多可高出80%,這也意味著減少送貨里程和減少碳排放量。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TESCO采取的另一項有效措施是盡可能地從當地采購貨品,并盡可能采用陸地或水上運輸,以降低空運污染。“因為空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是最高的,每運輸一噸貨物一公里就排放570克二氧化碳,而這個數字在海上運輸中只有15.83克。”莊南濱解釋道。
“這不僅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對于商業公司來說,節能減排、低碳式發展的實質價值在于節省成本。”莊南濱透露,以2009年1月,TESCO在英國曼徹斯特開設的一家節能環保賣場為例,在電、水、氣等能源消耗量同比下降70%的同時,賣場運營支出也隨之節省了48%,“在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時,低碳戰略大大降低了我們的經營風險。”
碳排歸零的質變
事實上,早在2005年,TESCO就開始積極籌劃節能店,并于2005年12月在蘇格蘭迪斯開出了全球首家低碳環保店。隨后,TESCO制定了階段性營業目標:全球范圍內以現有建筑在2006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基數,要求在2020年前碳排放量減少50%。“僅僅過了兩年,我們的排放量就減少了13%。”于是,TESCO進一步提高營業目標:2007~2020年間,新建門店和其他建筑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不得超過2007年前建成建筑的一半。
目前,TESCO在全球共有50多家節能店,其中中國有15家,英國有6家。能源總消費同比減少9.1%,比2007年減少了12.6%,相較2006年降幅更達20.5%。
今年10月16日,TESCO在SCI會議上宣布,將提供一種新的住宅能源和排放服務,為客戶提供值得信賴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從隔熱保溫到生產住宅可再生能源以及將多余能源通過電網回售等方案。門店產生的100%廢棄物被從垃圾填埋場里轉移出來(每年約轉移53萬噸),那些過去當垃圾扔掉的廢塑料經回收制成了手提厚紙袋,無用的雞脂肪和烹飪油被回收制成生物柴油,“我們的運貨卡車就是靠這些油跑起來的。這種再生能源最遲將在2050年全面取代汽、柴油,促使整個物流配送環節徹底實現碳的零排放。”
種種跡象表明,TESCO正從低碳時代邁向零碳時代。“我們位于曼徹斯特Cheetham Hill的門店比2007年標準門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70%。首家LEED認證白金級環保超市9月在美國開業。下個月,全球首家零碳門店將在劍橋郡Ramsey開業。到2050年,Tesco將成為一家零碳企業。”莊南濱認為,對一家零售企業來說,零碳消費意味著尋求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在整個商業領域尋找更加節能的方式,從而實現降低成本的間接盈利目標。
低價誘導零碳消費
除了降低超市自身的碳排放量之外,在影響并幫助消費者擁有低碳生活方面,零售商開始與供應商合作,通過價格因素來鼓勵顧客做出可持續性購買低碳產品的決策。
在SCI會議上,TESCO與“消費品論壇”其他成員一起發布了一系列原則和行動。共有19家企業共同認可了同一個測量碳排放量的方法,使其在與消費者溝通時使用通用的語言和方法。“當我們為消費者提供低碳產品時,我們應當共同合作,使消費者能夠充分利用這些產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據悉,簽署此項協議的各方在全球擁有數十億客戶,營業額合計達7000億美元。“低碳”視角將拓展至產品的整個周期,包括供應鏈中的一切環節,涵蓋從產品的最初生產,到再次使用、循環使用或產品處理的整個過程。以至于在2020年前,大眾消費的供應鏈中產品的碳排放量實現減少30%的目標。
作為先驅者,TESCO已經開始實施碳足跡和碳標識工作。“至今我們已經對114種產品進行了碳標識,包括燈泡、洗衣粉和最近完成的牛奶。今年,由TESCO進行碳足跡測量的產品將超過500種。我們的目標是在2010年2月之前給英國的總數在500種以上的產品貼上碳足跡標識。”莊南濱透露,“TESCO的碳足跡標簽可告訴顧客該件商品的碳排放足跡,并提供給顧客使用及處置過程中如何降低排放的提示。”
在零售商與制造商的合力下,消費者對低碳消費的認同度隨之升高。最新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54%)英國顧客明確表示,希望使用有低碳標識的產品,而去年這一數字為35%。
從價值認同到實際消費的跨越,很大程度上與價格因素息息相關。因此,低碳消費的成敗關鍵還在于消除價格障礙。“實際上,消費者不會拒買價格合理的低碳產品。”莊南濱舉例說,今年TESCO在英國門店開展節能燈泡半價銷售的促銷活動,短短一周時間的銷量就超過了2006年全年的銷量。
“我們的顧客告訴我們,他們希望更加環保地生活,我們希望使環保產品變得易用、時尚、廉價、值得擁有。”莊南濱坦承,零售商必須使低碳產品、低碳行為和低碳生活方式成為最吸引人的,而不是最不受歡迎的選擇,“人們總是尋求更好的生活,我們要做的這‘更好’的生活就是‘低碳’的生活。”
當大眾消費所產生的碳排放量趨于零時,劉凡的周末生活可能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象: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鐘,取代電子鬧鐘;不開汽車改騎自行車;在附近公園慢跑取代健身房的跑步機;用節能燈替換60瓦燈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