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洗牌年 服裝品牌高地保障逆境生存
來源:m.ruogucaotang.net 作者:溫州驗廠網 發布時間:2008-05-21
2008年已被業內普遍認為是一個洗牌年。據業內權威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僅靠低成本勞動力賺取利潤的企業將面臨生存壓力,純外向型企業將遭遇銷售困難和利潤下滑,技術水平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企業利潤率將會明顯下降。預計在2008年末或2009年初,將有一部分缺乏實質性競爭力的企業退出市場,而那些擁有深厚品牌內涵、在產品研發和市場把握上有競爭力的企業將度過這一困難期,在磨練中提升,成為行業變局的勝者。與此同時,中國紡織工業也將在嚴峻的考驗中完成自身的產業升級,向紡織強國的目標邁進。 對于中國紡織服裝業而言,這是一個鳳凰涅的過程。樂觀地看,這個過程是好事而非壞事。今天的企業都不會否認一個事實:沒有品牌就很難擁有話語權。當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企業不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遭遇逆境,培育自主品牌都應該是經營者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企業存在戰略機制缺陷 目前,行業內1/3的骨干企業,由于采用了先進技術裝備和加大研發投入,注重自主品牌的培育,其中一些企業已占據了國內中高端市場,一些OEM出口企業也在國際著名品牌跨國供應鏈中占據了相應的位置。這些企業普遍重視企業文化和人性化管理,重視節能減排,履行社會責任。在這些方面,多數企業感到較難適應,而這些優勢企業較早就做到了,而且他們現在已經瞄準更高的目標,加快創新和生產方式的調整,有的已經或正在走向國際化,抓住市場配置各種要素的機會,提升國際競爭力,如雅戈爾、魯泰、波司登等。在這些企業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紡織產業提升的希望。 從深層次分析,這是企業戰略機制缺陷的體現。首先,企業品牌形象弱化。全球化推動品牌形象國際化,即通過品牌形象的"國際語言"傳達其個性化理念,以獲取國際公眾的認同與支持。而我們眾多出口型企業對這樣的語言理解不透。其次,企業制度安排弱化。現代企業制度的形成與完善,不僅反映了全球化制度創新的主流形態,而且能反映符合企業經營理念、經營特色和未來發展目標的內在要求。而我們很多企業因制度安排上的弱化而造成了自身競爭力的劣勢。再有,就是企業技術能力弱化。在國際高端市場競爭中,國產品牌自己的核心技術相對匱乏,國產品牌基本上缺乏核心技術的強力支持,使品牌核心競爭力難以實現。 產業尚缺乏集群品牌帶這些年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多次強調要充分利用集群效應為產業創造競爭優勢,打造符合產業鏈和價值鏈規律的、能實現大規模定制的產業集群品牌帶,從而把握并跟進全球化趨勢。 應該說,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在我國經濟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已有一定規模,如江蘇環太湖地區的面料、印染,福建石獅的男裝,浙江余杭的家紡、嵊州的領帶、馬橋的經編,山東魏橋的棉紡,廣東中山沙溪的休閑裝、大朗的毛衫、虎門的服裝、深圳的女裝等等,這些集群地都涌現出若干國內知名品牌。但是,因集群效應而推動的區域品牌帶還未真正形成。只有形成了這種品牌帶,才能構成集群內產業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進而引領并主導區域市場,并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扮演重要角色。 事實上,全球區域分工體系已經出現并且正在快速推進,企業應不失時機地將自己納入到相應區域的分工之中。近些年來,行業協會始終在不遺余力地幫助地方政府整合品牌的區域優勢,進而提升以產業集群為特征、區域特色鮮明的強勢品牌群。例如,由于受區域發展的歷史及傳統經濟因素的影響,浙江寧波的西服業曾占踞國內市場的很大份額,形成以杉杉、雅戈爾這樣的領軍品牌構成區域品牌群的強勢陣容。另一方面,利用區位及資源環境的綜合優勢,構建有時尚因素支持的區域優勢品牌群,如“深圳女裝”。由于毗鄰香港,深圳企業對世界服裝流行信息吸收較快,服裝的款式、面料、色彩新穎,工藝水平較高,在國內中、高檔服裝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歌力思”、“藝之卉”、“影兒”、“梁子”、“瑪絲菲爾”等幾十家知名品牌,構成了深圳服裝整體形象,在國內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根據產業配套的需要,未來幾年,深圳將建成一至兩個服裝產業集聚基地或加工基地;建立一個規模較大的高中檔面輔料專業市場,一個服裝批發交易專業市場,一個兼具研發、推廣、培訓、示范、信息功能的服裝研發中心,一個服裝文化廣場和一條名牌服裝商業街,其區域特色品牌群漸成氣候。 而這些終端品牌企業對其上游產品在各領域的技術研發相當關注,只要產品對路將不惜重金訂購,這為上游紡織企業在相應的區域分工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利潤增長點提供了無限的可操作空間。 毋庸置疑,面對當前困難我們更應該牢記:品牌是資產,品牌是競爭力,品牌是利潤的保證,品牌是價格提升的增長點,品牌是持續經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