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發稿:英國廣播公司11月17日報道,圣誕玩具市場面臨中國危機 11月的某個下午,倫敦街頭在秋日的薄暮中已有了些許寒意。但這座城市的購物區卻燈火通明、裝飾得五顏六色,擠滿了購物人群。還有一個多月才到圣誕節,但在零售季的夢幻般世界中,節日已經到來。對玩具店來說,這可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季節。不過今年,玩具短缺的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原因在于中國——— 歐洲和北美銷售的很大一部分玩具都是在那里制造的。
中國的玩具工廠大多設在南部沿海地區,如廣州、深圳和珠海。過去,這些工廠一直依靠穩定、廉價的農民工勞力供應,這些勞力來自工作機會較少的貧困地區。但如今,這種供應正在漸漸枯竭。為了推進內陸地區發展,北京近年來已向那里大規模投資。隨著內地的工資不斷上漲以及出現了更多工作機會,農民工勞動力已逐漸變少,迫使南方很多工廠減緩生產。
一家獨立玩具零售城的執行總裁艾倫·辛普森說,這已令他們的客戶頭痛了,“300萬中國工人在春節后沒回到南方的玩具工廠,這對貨物供應產生的影響顯而易見”,他說,“去年,我們能做到在9月份時對顧客需求做出反應,在圣誕節時貨架上仍能有貨。而今年,為了讓存貨及時跟上,我們7月份就需要下訂單了。所以,如果有的款非常搶手,我們根本就無法足夠快地做出反應。最終,那會意味著缺貨。”
今年的玩具供應為什么可能很困難,還存在其他原因,由于歐洲、美國和中國政府自己實施了更加嚴格的安全標準,在華生產的出口玩具變得更貴了,這使得一些工廠倒閉。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的惡劣天氣也令生產放慢。
“圣誕節期間總會出現供應短缺”,市場研究公司Verdict Research的零售分析師尼爾·桑德斯說,“但今年情況可能加重,因為來自中國的供應沒達到應有的那么多。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一些熱銷品斷貨。”“這可能是很危險的,因為櫥窗售賣這些產品的時間很短,如果它們沒被及時擺上架,那沒人會從中賺到錢。”這對零售商來說可是個壞消息,當然,對父母們來說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