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插入阴道视频_一区二区黄色毛片_欧美黄色视频网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中國世界制造工廠優勢不再?

來源:m.ruogucaotang.net 作者:溫州驗廠網 發布時間:2008-03-22

跨國企業撤離的原因是中國正在沿著產業價值鏈朝上走
  那些在中國得益最豐厚的企業,現在不得不從全球視野來審視中國,而不是僅僅把中國視為一個新興工業國

  

  不僅是韓國的企業打算離開,現在連全球頂尖的跨國企業也有意將生產基地撤出中國。因為中國不再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國”了。

  博思艾倫咨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和美國上海商會近日發布的一項名為“中國制造競爭力”的聯合調查表明,20%受調查的跨國企業正打算撤離中國,在今后幾年內遷往印度、越南等地。

  這項調查的對象為在中國開拓業務的66家頂級跨國企業,約占立足中國的600家跨國企業的10%,主要來自美國、日本和歐盟。在這些企業中,外國獨資企業占81%,10%是中外合資企業。這些企業涉及的行業包括消費品、工業、醫療衛生、材料。其中30%的企業不僅在中國設有工廠,還有代表處、地區或全球總部、采購和研發中心。

  “中國的立法越來越嚴格、明晰,對大多數外資企業來說,這被當成是一種負擔。”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業務合伙人沈鈺文近日對記者表示,跨國企業撤離的原因是中國正在沿著產業價值鏈朝上走。

  成本結構發生變化

  這項調查顯示,70%接受調查的跨國企業認為,人民幣匯率的強勢是在華企業競爭力下降的首要原因。

  “跨國企業的投資者們必須重新全盤考慮他們過去幾十年里在中國執行的生產戰略,因為成本和貨幣結構有了質的變化。企業必須對他們在中國的生產場地和企業活動重新進行審核。”博思艾倫咨詢公司的專家哈多克(Ron Haddock)說。

  匯率之外,中國的貿易立法也對在華跨國企業“越來越嚴”。

  據了解,從2008年1月1日起,《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正式實施,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實現合并統一,稅率統一調整為25%。

  “即使是企業經營范圍涉及技術轉讓,也沒有稅收的優勢。”沈鈺文說:“只有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可優惠15%。汽車零部件企業在這方面獲得優惠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需要記錄在發改委的企業名錄中。”

  沈鈺文還強調,在華跨國企業獲得稅收優惠的重要前提是核心技術必須由中方擁有。

  沈鈺文指出,跨國企業在華從事研發有15%的減稅,用于環保、節能方面的固定資產折舊有減稅,而贊助活動不會減稅。

  據報道,近年來已出現在華跨國企業用支付高額商標使用費方法進行避稅。蘇州地區外資企業每年有3000萬到4000萬美元的特許使用權費支出。以耐克公司為例,蘇州耐克公司自2000年開始,按照在國內銷售額的6%支付給母公司作為耐克商標使用權費。太倉海關表示,蘇州耐克公司對外支付給母公司的商標使用權費應該在海關環節征稅,而不是在支付環節征所得稅和營業稅。

  勞動力成本上升

  據調查顯示,54%接受調查的在華跨國公司認為,中國相對與其他低工資國家正在喪失競爭力。中國員工工資成本上升成為撤離的兩大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人民幣升值)。有33%的跨國企業認為員工跳槽率太高(留不住人)是中國丟失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這項調查還顯示,跨國企業在華企業工人工資平均漲了7.6%,經理級員工的工資平均漲了9.7%(但未注明計算的時間段)。

  沈鈺文近日在一次公開演講中,也提醒跨國企業注意今年1月開始實施的新《勞動法》。

  “那些在南部雇短工的企業,必須簽新的勞動合同,很多靠低工資賺錢的工廠只能關閉。”沈鈺文說:“此外,高管人員必須簽訂非競爭協定。還有員工解聘補償的上限,是當地工資(平均水平)的3倍。”

  固特異亞太區總裁柯華德皮埃爾近日也表示,在中國雇傭高層人員“的確比較貴”,通常選用那些在西方受教育的“海歸”。

  Rockwell Automation中國區首席代表Bruce Quinn表示,“留住專業人才的確是很大挑戰”,公司現在非常注重對剛畢業的大學生進行培訓。

  弱點依然不少

  這項調查還顯示,有63%的跨國企業表示搬遷的目的地是越南;37%的跨國企業認為印度是搬遷的第一選擇。

  受調查企業還認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是跨國企業在中國成功的主要因素。作為生產基地,許多方面的因素不理想,包括物流基礎設施、技術轉讓、管理人員選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

  雖然只有25%的受調查企業打算既把中國視為生產場地,同時又視為重要市場;但目前仍有83%的跨國公司表示他們將堅持在中國生產。39%的企業表示,他們對轉移到其他國家去建立生產鏈的高費用感到畏懼。

  博思艾倫咨詢公司的分析報告指出,并不是中國作為生產場地有什么優勢,而是跨國企業對轉移到其他國家建立生產鏈的高費用感到畏懼。

  沈鈺文近日對記者表示,中國作為世界制造工廠,已經使世界上其他國家感到不舒服。為應對國內壓力,很多國家會聯手來發難中國。上月WTO關于汽車零部件爭端的125號令就是一個例子。

  博思艾倫咨詢公司的專家認為:“那些在中國得益最豐厚的企業,現在不得不從全球視野來審視中國,而不是僅僅把中國視為一個新興工業國。”

溫州驗廠網|關于我們|客戶驗廠|認證咨詢|質量體系|驗廠知識|行業動態|聯系我們|